遺產類別:傳統技藝
遺產級別:省級
遺產編號:第三批Ⅷ-72
申報人/申辦單位:米脂縣文化館

鐵水打花又叫打鐵花,是流傳于米脂民間的傳統焰火藝術形式,曾在陜北地區廣泛流傳。鐵水打花起源于北宋,鼎盛于明清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

鐵水打花最初是道士們祈福禳災、驅邪鎮宅的一種法事活動。后來民間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五色工匠們在每年的廟會、開業慶典時為顯示本門氣派、取悅社會各界,
將鐵水打往樹上使之更具觀賞性。打鐵花既有道教的神秘色彩,又具五色工匠的行業特點。

1949年前,米脂縣城東的三里樓廟會每年都有打鐵花助興,幾十個熔爐一字排開百米長,幾十個打花者來往穿梭進行表演。1949年后,鐵水打花曾被禁止。改革開放后,這一獨具特色的民間焰火形式才得以恢復。

鐵花雖然好看,但表演起來卻驚心動魄,要在一個寬闊的場地上立一座熔爐,把事先準備好的生鐵裝進坩鍋,化成沸騰的鐵汁。抓一把潮濕的鋸末,放在一塊木板的一端,壓實,用大拇指在鋸末堆中間捏一個小坑,舀兩勺鐵水倒在小坑里,打花者拿著盛有鐵汁的“打花板”,迅速跑至開闊地,用力向上猛擊,板上的鐵汁沖向空中后,遇到樹枝立刻迸散開來。

十幾個“打花”者一板接一板,十幾米的金色火花在夜空中綻放,如同飛瀉的星雨瀑布,場面蔚為壯觀。打鐵花用的鐵水要達到1600℃——1700℃,溫度不夠鐵水濺得不散,就會流到表演者的身上,后果不堪設想。鐵水打花已列入第三批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